中共百色市政法委员会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全区政法要闻
政法专题
全区政法要闻

传承民族文化 铸就和谐侗乡

日期:2013-11-15来源: 广西法治日报点击: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赖隽群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坚持创新社会管理,善用民族文化精髓,抓好平安建设工作,铸就和谐侗乡。

寓情于法 完善村规民约

三江县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民风纯朴。长期以来,村规民约在民族村寨治理、治安维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例如独峒乡平流村的村规民约,就相邻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作了32条规定,要求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这是三江县各村寨的村规民约中,较成熟、较详细的范本。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村规民约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如原本应给予批评教育、做书面检查等处罚,但大多数村规民约却设定为经济处罚条款,这直接侵犯公民的财产权。

例如独峒乡知了村的村规民约里有这么一条规定:在本村内乱搞两性关系的,处以500元罚款。

为此,三江县、乡两级调解委员会创新工作思路,派出调解员深入基层调研,寓情于法,积极帮助村级人民调解委完善村规民约。指导、扶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归纳整理村规民约,对村规民约存在的内容不合法、程序不合法、格式不规范的问题进行整改。

同时,三江县、乡两级调解委员会积极发掘村规民约在管理农村事务、规范村民行为、调处民间矛盾纠纷方面的独特优势,指导村两委党员干部,通过正确的程序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截至目前,在两级调解委员会的共同帮助下,三江县有50个村将村规民约刻在石碑上,并竖立在村头,巩固了基层基础。

侗款传承 铸就和谐村屯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一个讲道德、孝亲敬老的民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款”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款”有两层意思:一是侗族对历史上本民族一种民主自治自卫组织的称呼;二是指侗族古代款组织社会的约法,也叫“侗款”、“理款”。

三江县积极借用“侗款”等村规民约,化解了各类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的目标。

一方面,三江县依托款组织维护社会治安,调解纠纷。利用“小款”来解决凡牵连到寨与寨之间的民事纠纷或重大案件,利用“中款”解决农村水源及土地等重大纠纷。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根据“款”中的条文约定处理、平息化解。

另一方面,三江县充分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利用“款”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节日期间,在款坪或鼓楼坪开展款组织活动,由一名或几名德高望重的款师向群众“讲款念诵”,使群众牢记于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

如款词中讲到的“三月约青,九月约黄”,就是根据农村中各个季节生产生活的特点,告诫群众种田养鱼应遵守的习俗,不准偷盗或侵犯他人的田园庄稼等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农村中偷盗等案件的发生。

“我们都习惯说侗话,以前也有用汉语来宣传法律的,但我们半懂不懂的。现在不仅用侗话讲,而且还把法变成‘讲款’的形式,大家就比较好理解,也记得牢了。”三江县八江乡的一名村民说。

此外,在一些辍学率高的边远村寨,法律宣传文艺队在宣传时,用讲款的形式宣传《义务教育法》,这让许多村民受到触动,于是主动把提早辍学外出打工的孩子叫回来继续学业。

“侗族普法‘讲款’,比刷在墙头上的标语有用,因为‘款’的约束力有时比标语大。”说到讲款普法的效果,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责任编辑:徐陆军]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