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色市政法委员会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市委政法委动态
政法专题
市委政法委动态

百色市探寻边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日期:2024-05-13来源: 广西法治日报点击:

 边境线上绽放和谐之花

 

百色市探寻边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广西法治日报特约记者 韦奇 通讯员 黄丽叶 梁子翔

 

“金鸡凤凰飞过岭,南国边陲会知音;法律知识大家唱,人民司法为人民……”那坡县人民法院根据边境地区家事案件的特点,组建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开展边境司法工作,持续维护边疆社会和谐稳定。

 

这是百色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百色市坚持能动履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源治理新路径,通过具有地域特色的山歌解纷机制、“协商进法庭”机制和行政争议纠纷调解法,唱响维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的司法乐章。

 

山歌解纷机制“唱”出和谐

 

那坡壮族山歌是当地人历代传唱的民歌。那坡边境女子巡回法庭以此为抓手,探索出矛盾纠纷壮乡山歌化解法,创建“山歌调解中心”,并建立一支由“法官+村干+乡贤+特邀人士”组成的壮乡山歌调解队,将法律知识与村规民约汇编成朗朗上口的壮语山歌,利用当地的传统风俗和节日,用山歌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进行调解。

 

那坡边境女子巡回法庭负责人农群惠介绍:“那坡山歌是当地传统文化,几乎每个村屯都有会唱山歌的歌师、歌手。当有矛盾纠纷发生时,可以先通过山歌解纷机制,由歌师、歌手解纷,努力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屯’。”

 

“山歌解纷法”是那坡县法院“平台三创+”(建平台、创机制、创方法、创点位+队伍党建+特色宣传)工作模式的亮点之一。该院根据边疆多民族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创新探索便民利民、高效和谐的审判模式,组建以女法官为中心的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开展边境司法工作。该院创新“一案三看一评”工作机制,对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受理的每一起案件进行“三看一评”,剖析案件成因,及时对相关地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

 

“四三二一”化解行政争议

 

2015年2月,西林县普合苗族乡者底村者底屯村民开始在西林县威后湖从事养殖业,养殖面积达50万平方米。2020年11月,西林县农业农村局在开展威后湖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发现当地群众未办理养殖证,属于违法养殖,遂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水域养殖户予以限期拆除养鱼网箱的行政处罚。这引起当地85户养殖户的不满,纷纷向西林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西林县法院审理后,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养殖户又提起了上诉。

 

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该案并非简单的无证养殖行政处罚案件。一边是民计民生,一边是绿水青山。法官意识到,如果对该批系列案件一判了之,难以达到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于是决定将这批案件移送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调解。

 

百色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受理后,立即组成专案组,多次到现场勘查,并组织西林县政府、农业农村局召开联席会,采取有效措施,做足调解文章。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西林县政府按标准给予养殖户奖励金410万元,由养殖户自行拆除网箱,实现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行政争议调解“四三二一”工作法,是百色市中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源治理新路径。

 

“我们立足百色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融合、各方参与’四方联动的实质解决行政争议格局。”百色市中院行政审判庭原庭长罗锡平介绍。

 

“‘三’即‘三专’配套。”罗锡平解释,通过建设专门场所、专家队伍、专门制度,促进行政争议调解有序开展。2021年7月,百色市中院联合市司法局率先成立百色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截至2022年10月,百色市成立12家县级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现全覆盖。

 

“‘二’代表‘两线’同治,即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为主线,将调解中心建成行政争议化解的‘集散地’。”罗锡平说,在该模式中,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在各自程序中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评估,引导涉案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自愿选择调解中心调解。调解中心在受理调解申请后,及时协调纠纷所涉机关落实专人参与调解,与案件相关的其他单位积极配合。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或行政复议机关及时制作调解书、和解书或裁定书;调解不成的,依法作出裁判或复议决定。凝聚人民、行政、法院调解的“三调”合力,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切实将行政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一’就是一个目标。”罗锡平表示,“我们将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最大限度防范矛盾激化、缓和双方对立情绪作为目标之一,努力通过调解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

 

截至目前,百色市两级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已成功协调调解行政争议609件,涉及金额3000余万元,一批涉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的行政处罚和水域养殖、库区移民的拆迁补偿等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实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协商进法庭”搭建“连心桥”

 

一条分界线,隔的不只是利益,还有兄弟情。

 

2019年,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三瑶村刘家堡屯的杨某两兄弟因山林界线问题发生纠纷。其间,县乡相关部门多次调解均无果,成为当地的一个“难案”。

 

2022年4月15日,田林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政协、潞城乡政府、潞城司法所、潞城林业站等单位工作人员深入涉案现场,召集双方当事人一起参与调解。

 

经过多方协商调解,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握手言和,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纷争得到妥善化解。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是田林县法院八桂人民法庭“协商进法庭”调解议事厅墙上的一句话。

 

“‘协商进法庭’构建以‘法官+政协委员’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的协商调解新模式。对本地具有综合治理导向意义的案件,在诉前、诉中、执行中开展调解,为群众搭建化解矛盾的‘连心桥’。”田林县法院院长廖安乐介绍,通过法院工作人员、政协委员既讲“法治”又讲“情理”的方式,强化基层调解作用,助力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网格体系,不断探索拓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2022年4月,田林县政协与田林县法院结合多元解纷工作,联合推出《田林县政协“协商进法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建立田林县城、浪平镇、定安镇、旧州镇、八桂瑶族乡等5个试点,并设立“协商进法庭”调解议事厅。各议事厅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组织、有机制、有活动的“五有”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建立“协商进法庭”调解范围、调解流程、调解规则等制度。

 

2023年9月,百色市中院印发《全市法院开展“协商进法庭”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市法院开展“协商进法庭”工作。通过协商议事厅实体化建设并健全运行工作机制,吸纳政协委员等社会资源参与纠纷多元化解,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同时,积极推动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讼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实践,尽可能将各类矛盾纠纷止于未诉、化于未发,助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协商进法庭”机制已成功调解诉前纠纷案件70余件,一些长期积压的案件得到解决,一些造成不良风气的现象得到扭转,产生了“1+1>2”的效果。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