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色市政法委员会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全区政法要闻
政法专题
全区政法要闻

“动车组”配“最美司机”解交通事故纠纷

日期:2013-12-12来源: 广西法治日报点击: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温颖 胡红

“刘法官,41万的事故赔偿款收到了!没想到,从出交通事故到领到赔偿款,我仅到岑溪两次就办妥了!真是感谢你们!”12月4日,岑溪市人民法院交通审判庭的刘法官接到来自陕西的交通事故受害者郭先生的电话。郭先生是岑溪市交通事故纠纷“动车组”上第8236位“乘客”。

这趟“动车组”首发于2011年6月,以岑溪市人民法院交通巡回法庭入驻交警大队交通事故调处中心为起点。2012年10月,岑溪市委同意将作为临时机构的交通巡回法庭设立为交通审判庭,成为广西首个有正式编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常驻交警队的交通审判庭。

这趟“动车组”是由交警事故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审判庭、保险公司理赔中心、检察院监督室五节“车厢”组成,为群众提供“五位一体”一站式便民服务。其中,“交通审判庭”这节“车厢”格外引人注目。据刘丽萍庭长介绍,2013年前11个月,有近3500起交通事故纠纷在交警、法院、人民调解组织的合力下成功调结,调解成功率高达93.5%。

便民服务

群众乘上诉讼“快速列车”

以前,很多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耗时费力的官司面前望而却步,首先需要聘请律师,然后还要写诉状、再到法院立案,等待开庭……而交通审判庭为当事人提供了诉讼“快速列车”——事故发生后,可以即时立案、即时调解、即时处理,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

今年5月29日,黄女士带着一面锦旗走进交通审判庭,她紧紧握着刘丽萍法官的手,激动地说:“原先以为要等好几个月才能判决,没想到当天立案,一个星期就结案了!我丈夫的医疗费有保障了,家里老人、孩子的生活费也有着落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这只是“快速列车”每天上演的故事中的一个缩影。作为“2012感动梧州法院十大优秀人物”的刘丽萍庭长是这趟“列车”上的“最美女司机”。“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是她常常对年轻法官说的话。

据了解,交通审判庭成立以来,共审理案件927件,所审结的案件80%结案周期短于25天。所有案件均为当事人自动履行完毕,取得了零投诉、零信访、零申请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减、缓、免交诉讼费81万元。

司法确认

纠纷当事人吃上“定心丸”

“由于交警的行政调解没有司法强制力,在调解过程中,常常遭遇当事人反悔的尴尬,我们也很头疼。如今,我们邀请交通审判庭法官提前介入调解,向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咨询,调解成功率提高了。调解后,还提供司法确认,让当事人更安心了。”岑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盘涌辉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今年9月,黎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后,其家属情绪激动,涌进交警事故处理中队。肇事车方面对巨额的赔款,一时束手无策,而保险公司的赔付又要通过为时不短的流程。双方关系十分紧张。

刘丽萍法官应交警部门的邀请提前介入协助调解,共同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引导当事人首选非诉讼途径心平气和地解决纠纷。针对受害人家属担心达成的协议得不到履行的顾虑,刘法官提出可以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的建议。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的赔偿协议,交通审判法庭当即出具司法确认书,赋予调解协议的执行力。倘若当事人不按协议履行,权利方将可依据法院的司法确认书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司法确认好啊,不用交诉讼费,又节省时间,而且还保证协议可以得到强制执行。”刚拿到确认书的另一案件当事人刘某高兴地说。

据了解,交通巡回法庭从成立至今,共对120多件交通事故纠纷达成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保障了协议的履行,减少了群众的诉累。

指导理赔

受害者找到“法律靠山”

“谢谢!真的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说服保险公司赔钱,我这孩子哪有钱治疗呀?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后果不堪设想……”11月27日下午,记者在交通审判庭的办公室里,听到当事人吴大叔两眼含着泪花说道。

今年3月24日,吴大叔的儿子吴小荣在过马路时,发生车祸,造成颅脑损伤,伤情较为严重。家庭贫困的农民工吴小荣无法承担巨额医疗费。而肇事者仗着有保险,不愿支付医疗费,保险公司又以损失不确定而怠于垫付医疗费。无奈之下,吴小荣将肇事者、保险公司告到了法院。

主办该案的刘丽萍法官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分工协作,一方面通知肇事方到庭参与庭前调解,促成肇事者的小客车反担保10000元,提高了调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知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先予赔偿10000元。通过各方不懈努力,该案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保险理赔中心的杨经理告诉记者,今年3月,交通审判庭与交警部门联合召开了各保险公司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保险公司的意见,为他们答疑,并就实践中赔偿标准等问题进行规范,促使他们的理赔效率大大提高。

交通事故纠纷“动车组”运行以来,在法官“司机”心贴心的调解下,事故双方当事人往往都是面红耳赤地“上车”,握手言和地“下车”。从一张张满布愁云的脸、一声声激烈的相互指责到一个个灿烂的笑容、一句句真诚的感谢……法官“司机”走进了每一位“乘客”的心坎。

[责任编辑:徐陆军]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