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色市政法委员会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全区政法要闻
政法专题
全区政法要闻

大化瑶族自治县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综述

日期:2013-07-18来源: 广西法治日报点击: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黄英 特约记者 刘勇 通讯员 覃宏浩 唐奇宏

衣、食、住、行民生四大件,每一件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民生建设方面的投入,我国城乡居民衣、食、住、行得到了 很大的改善,尤其在农村交通方面,可通车的道路可说是四通八达。“行”的问题是得到解决了,但如何才能让老百姓“行”得安全?这无疑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 公安机关面前的新难题。什么才是解决农村交通事故频发的良方?大化瑶族自治县创建出来的“855”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 鉴的经验和办法。

所谓“885”模式,就是在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建立起“组织领导、源头管理、治理隐患、宣传教育、运力调配、路面管控、应急处置、监 督问责”“八大机制”,落实“人员机构、治理经费、专业队伍、补贴政策和隐患治理”“五项保障措施”以及“道路建设制度化、宣传教育常态化、城乡客运一体 化、路面管控集约化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五化建设”。“855”模式,可以说是大化县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独树一帜的创新。

创新管理机制 遏制事故发生

大化县幅员面积2753公里,辖16个乡(镇),总人口46万人。全县现有道路里程1234.7公里,其中过境省道110.2公里,县道 397.9公里,乡道60.05公里,村屯道路664.6公里。截至今年6月,该县机动车驾驶人达51833名,拥有机动车61341辆。独特的喀斯特地 貌,加上道路大量临崖、临水,无疑增加了该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难度。

几年前,该县境内曾发生过几起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血的教训让他们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努力寻找和探索遏制事故发生的良方。尤其是近几年 来,该县党委政府坚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摆在重大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韦朝永、县长蓝瑞轩为组长、四家班子领导任主要成员的全县道路交通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对全县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全面整治。他们坚持从源头上管控,严把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关,确保驾驶人具备有相应的操作技能;严把机动车入 户审验关,不让车辆带病上路;严把客运车辆、客运企业的准入关,确保营运车辆符合法定安全要求。三个“严把关”,不但明确主体责任,而且便于日常管理。尤 其是他们采取的“人盯人、人盯车、人盯路”的“三盯”措施,在乡村实施人、车、路三监控,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几率。

坚持宣传教育机制的常态化,使交通安全意识真正做到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科学合理的运力调配机制,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村 群众出行需求与现实交通状况的矛盾。他们做大做强传统客运企业,让运达、新国线公司的班线延伸到具备通行条件的乡、村,解决乡村、县城两头客运问题;建立 和增设出租车公司,既可改善城区客运条件,又提高了城市品位;开通了县城至贡川、六也、古河等公交线路,覆盖了大化、六也、古河、都阳等乡镇20多万人口 短途行车需求。目前,该县计划扩大城乡公交覆盖面,力争使全县五分之四以上的群众享受到公交带来的出行方便。“我们将这项工程作为民生工程来抓,让更多的 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采访时,县长蓝瑞轩这样说。

针对农村道路交通线长、车多、人杂的特点,近年来,大化县把“打非治违”作为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形成“整合资源、强化职能、权力下放、纵 横到边”的立体式路面管控新机制。他们不断强化交警、运管、农机、公路、交通部门的管理职能,充实协警力量,加强日常管控,重要时间和时段,执行部门联合 行动,提高管控和打非治违的效果。同时还把乡镇派出所民警和乡镇干部纳入联合执法队伍,赋予其参与执法权;他们在大化镇、都阳镇、六也乡、北景乡、板升 乡、雅龙乡、七百弄乡设立“道路交通劝导站”,安装视频监控探头,落实人员全天值守,对七座以上的客车执行“六必查”(查驾驶证、查行驶证、查有无保险、 查营运证、查是否超员、查是否酒驾);在乡镇圩日或者重大节日、活动期间,联合执法组采取上路检查和设卡检查措施,打非治违,确保安全;对运输企业充分利 用GPS监控平台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责令整改。

经过一系列的科学管控,近年来,大化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今年1-6月,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0%,没有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

五项保障 夯实管控基础

大化县之所以能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得益于他们制定科学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乡级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的问题。

记者在六也乡采访时发现,该乡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的农村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场所、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管理台账、形势分 析、处置方案等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科学灵活,大大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保障能力。据乡长唐艳介绍,从2010年以来,该乡连续3年实现农村交通事 故零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零发生的背后,靠的是经费、人力、隐患治理等保障机制的有力支撑。”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长花全登说。

据大化县副县长、公安局长黄启邱介绍,县里每月专门落实给各乡(镇)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达20多万元,仅此一项,每年财政开支近300万 元。同时,他们在实施客运公司化管理的过程中,免费为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并每年补贴车辆保险费3000元。此外,他们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道路 交通安全隐患的治理。据统计,近两年来,该县仅用于县乡主干道安全防护设施的经费就达1800万元。

在人力保障环节上,该县推行“一乡(镇)一交警”的警务模式,由优秀的交警担任乡(镇)派出所副所长兼任交警中队长,成立联合执法队伍,解决全县道路交通执法力量不足、乡镇道路交通管理人员没有路面执法权、部门道路交通执法没有形成合力以及整治效果不佳等弊端。

“五化建设”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

采访时,县委书记韦朝永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过去,一些地方农村交通事故出现反复和反弹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常态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法难以让农村交安工作抓出成效。”

据了解,从2010年以来,县政府就专门出台了《大化县农村地区道路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农村道路“建、管、养、治”职责,推进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工作制度化、城乡客运一体化、路面管控集约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的“五化建设”。

他们在“明确一个重点”(即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由“部门化”向“社会化”转轨)的基础上,坚持“服务两个对象”(服务农村群众和在校学 生),解决“三个突出问题”(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突出、农村地区群众及在校学生出行不安全),以县、乡道路交通安全联席队伍、农村道路交 通安全联合执法队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志愿者队伍、乡(镇)及村屯交通安全自治队伍为“人力保障”,实现了全民交通安全意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道路 交通事故遏制、农村出行条件改善、路面执法状况加强五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今年上半年,河池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文建中在多次深入大化县实地调研后,对该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大加赞赏,他认为大化县“855”模式制度抓得牢、措施摸得着、思路有创新、效果看得见,堪称河池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典范化模式。

 

[责任编辑:徐陆军]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