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色市政法委员会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法工作 > 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

让边民安居乐业

日期:2014-12-31来源: 右江日报点击:

——那坡县开展创建“平安和谐边关”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许忠壮 通讯员 陆治蓉

 

在雄奇险峻的巍峨青山中,那坡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是全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总共有4个乡镇的25个村、189个自然屯与越南接壤。由于边境线长、便道密集,两国边民走亲访友、务工、经商频繁,涉外民间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该县通过推动“平安和谐边关”创建活动,从“国门无小事”的高度将涉外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来抓,虽然风云变幻岁月更迭,当地百姓和邻国边民的友谊似水长流,“睦边”的观念世代相传。

冬日的阳光温暖宜人,在平孟镇那万村一片郁郁葱葱的八角林里,正在忙着除草培土的越南边民农某看到记者走近,赶忙放下镰刀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谈起两年前的那件事,他连连说着感谢中国政府的话。原来在2012年8月10日,农某到平孟镇调委会反映,说他在那万村劳某承包的八角场务工,因要回越南过节要求劳某付清工钱遭到拒绝,请求司法所帮助解决。经了解,农某反映情况属实,司法所便邀请熟悉越南本地方言的调解员约定双方第二天到八角场进行现场调解,经过对劳某进行法律宣讲和思想教育后,劳某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当场将所欠工钱3460元兑现给农某,双方握手言和,一起跨国民间纠纷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我还要继续在这里务工,因为在这里觉得放心。”离开时,农某握着记者的手说。

和农某一样感受到中国政府公平公正处理两国边民纠纷的还有来自越南保罗县边民阮某。2011年10月13日,百南乡商人阿营到位于中越边境“589”号界碑附近阮某开的店里,寻找借口强行把阮某的20多公斤金钱草拿走,阮某在劝说无果情况下到百南乡司法所求助,乡司法所调解员了解事情原委后,依法对阿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认识到错误的阿营立即向阮某当场赔礼道歉并归还了金钱草,阮某竖起拇指说:“在中国做生意我放心!”

边民的放心源自当地党委、政府对涉外民间矛盾纠纷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细致和方法的创新。根据两国边民来往频繁的特点和纠纷处理的敏感性,那坡县开展“平安和谐边关”创建活动,建立调解组织,由县司法局领导、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组成“涉外民间矛盾纠纷调解指导组”,负责对全县涉外民间矛盾纠纷业务的指导。由边防乡镇分管领导、司法所、国土所、民政办和边境助理等人员组成涉外民间矛盾纠纷调解组,负责调解本乡镇涉外民间矛盾纠纷。由村委干部、治保主任、妇女主任组成涉外民间矛盾调解小组,专门负责调解本村的涉外民间矛盾纠纷案件。在村、屯、组聘请熟悉越南方言和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老人、退休在乡(村)老干部担任涉外调解员,负责上报涉外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协助或直接参与涉外民间矛盾纠纷的调解;落实责任,构建联调网络。每年年初,县、乡、村人民调解员、边境助理员、路长、护边员、护碑员等人员层层签订涉边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以此形成联防联调机制。同时,通过我方边民利用赶圩、务工、走亲访友等形式,与越南的亲属、朋友建立涉外民间矛盾纠纷联络。形成了“内有协作、外有联系”的共同防范、化解涉外民间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调解员工作能力。

中越两国边民的习俗相同、语言相通,但对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所依据的法律不同。为正确、稳妥处理涉及中越两国边民的“繁琐事”,那坡县将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内容来抓。坚持一年一培训制度,把涉外民间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与技巧传授给涉外调解员;开展专题培训,通过以案说法、以纠纷析理的方式进行个案专题培训;开展探亲访友式培训。通过边民把在越南的亲属朋友、个别越南边民邀请到我方群众家中,然后由乡镇、村人民调解员与越方群众,面对面地一起探讨、交流民间矛盾纠纷的处理方法,共同提高化解涉外矛盾纠纷的能力。

近年来,该县共发生各类涉外民间纠纷28起,调解成功28起,调解成功率为100%,各类涉外民间纠纷的成功调解,有力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2013年,自治区司法厅专门在那坡县召开全区中越陆地边境地区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交流会,那坡县跨国纠纷调解工作的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

 

[责任编辑:张孝国]

相关报道